热热热!“史上最暖一年”来了?这些点值得关注
连日来,持续高温天气“炙烤”华北多地。
(相关资料图)
天津、河北、山东等省份均出现了40℃的高温天气。
根据中国天气网,6月16日午间2时半,北京南郊观测站的气温达到39.4摄氏度,打破了6月中旬的最高纪录。
21日全国高温预报。
21日至22日全国降水量预报图。
除我国外,全球高温仍在继续。
这与全球逐渐进入“厄尔尼诺时间”有关。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今年迎来的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在2023年或2024年,有可能打破2016年创造的1850年以来全球最暖的纪录。
近期,广西南宁连日高温,一名工人在喝水休息。 图源:新华社
厄尔尼诺回归,警惕南方城市内涝
厄尔尼诺(El Niño)的名字来自西班牙语,原意是小男孩,也指圣婴。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每当这一区域海水表面温度异常上升,出现“发烧”的症状,那就意味着厄尔尼诺来了。
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当海温监测关键区(NINO3.4区)3个月滑动平均海表温度达到或超过气候平均态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全球变暖临界点。
周兵对记者表示,本次厄尔尼诺事件比预想中要提前一两个月出现,5月份,海表平均温度已经偏高0.5℃,对我国夏季降水应该有明显的影响。
虽然厄尔尼诺出生在海洋,但其影响力可绝不仅仅局限在海上。它擅长制造“暖冬”、“史上最热”、暴雨洪涝等一系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甚至引发全球性的气候异常,影响力指数妥妥的五颗星。
厄尔尼诺出现时,全球各地的天气都会变得反常起来。比如原来干旱的南美洲南部和东非等地会出现暴雨洪涝,原本湿润的南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地降水则会大幅减少,从而引发严重干旱甚至森林大火。
周兵表示,今年是厄尔尼诺的发展年,有可能在11月到明年1月出现峰值。近段时间,华南地区出现了阶段性的高温天气,某种程度上是对厄尔尼诺的一种响应。“厄尔尼诺的下沉气流在西太平洋,加强了西太平洋负载高压的强度,在高压控制下影响了华南地区的气候。”
“从夏季角度来说,厄尔尼诺事件有利于我国南方降水偏多,从冬季来说,我国暖冬的概率也会增加。”周兵说,但厄尔尼诺也会引起一系列气候异常,如洪涝、干旱等。
6月18日,在印度北方邦勒利德布尔,摩托车乘客用头巾遮蔽阳光避暑。 图源:新华社
今年夏天,中国还会像2022年夏天那么热吗?
据了解,今年的海洋背景与去年大不相同,厄尔尼诺的到来,将给南方带来更多的降雨,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高温天气。但华东、华中、新疆等地还是要注意可能出现的阶段性高温热浪以及局地的极端高温。
那今年,南方会不会出现像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
周兵提到,随着中国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尤其三峡工程的作用,在本次厄尔尼诺事件中,长江流域出现洪涝局面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但要警惕南方城市内涝的现象。
周兵还提到,我们要高度关注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和发生在2009-2010年的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的相似程度。当年,该事件造成我国西南地区世纪性干旱,而当时该事件也是在6月开始进入状态的。
“温暖”的海洋,“消失”的海冰
此前,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是2016年。而本月的气温记录显示,2023年的气温可能接近2016年。
欧盟地球观测计划——哥白尼计划的数据显示,气温峰值出现在6月9日,当时全球平均气温为16.7℃,仅比2016年8月13日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低0.1℃。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海水温度持续上升,多地水温均超过了平均水平。
导致海洋升温的厄尔尼诺刚来,年底才达峰值。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海洋如此热?
在哥白尼计划成员Samantha Burgess看来,大气动力学变化导致信风减弱是最有可能的原因。在北大西洋,风力减弱可能减少了从撒哈拉吹来的灰尘数量,而这些灰尘通常能够帮助海洋降温。
“海洋温度和空气温度在一年中的这个时间段飙升令人惊讶。迄今观察到的情况表明,2023年可能是最热的5年之一。”Burgess表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温暖”的海洋,且空气温度也即将打破纪录。
同样是厄尔尼诺加上气候变化,但今年与2016年的高温表现却截然不同。2016年,气温峰值集中出现在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2023年,包括南极洲在内的多个地区都出现了高温天气。
近几个月来,人们越来越担心南极海冰减少,因为今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仅为179万平方公里,创下历史上海冰面积最小纪录。尽管随着冬季来临,海冰正在缓慢增加,但是面积仍远低于平均水平,增长速度也比以往慢得多。
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全球变暖,使得极端高温强度在增强;厄尔尼诺事件,则将进一步推高全球气温。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风险报告》认为:未来2年内的全球最主要的短期风险为极端天气、生计危机、气候行动失败;未来5到10年长期风险为气候行动失败、极端天气、生物多样性破坏。
近日,部分省市遭遇高温天气,大批游客来到北戴河避暑。图源:新华社
周兵说,在全球变暖的过程当中,叠加了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造成极端天气的强度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大——我们必须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未来一段时间,厄尔尼诺还会继续发展壮大。各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应对准备,公众也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极端天气预警,尽量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地进入强降雨集中期。6月18日,在全国天气会商后,中国气象局召开视频会议,针对近期复杂天气形势,进一步部署当前防汛抗旱防高温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入汛以来,全国气象部门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积极开展暴雨、强对流等高影响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加强向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工作,强化部门联动、公众服务,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体平稳有序有效。
针对迎战高温工作,全国总工会近日对职工防暑降温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级工会督促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预防发生职业性中暑事件。督促用人单位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高温作业休息场所,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等。
南方日报记者 刘长欣 徐勉